机械原理与设计教学团队
1.团队概况
机械原理与设计教学团队由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系为主体的专职教师构成,主要承担着学校所有理工科各专业的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基础(一)、工程设计与分析(一)、工程设计与分析(二)课程的基础教学及实践工作。
2.团队构成
机械原理与设计教学团队是一支素质优良、学历层次较高、学术思想活跃、实践能力强、科研能力突出、梯队特征明显的教学团队。机械原理与设计教学团队是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我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之一,是一支专业且充满活力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团队,由一群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组成。目前,机械原理与设计教学团队拥有13名专职教师,年龄在45以上有4人,35-45有7人,25-35有2人;机械原理与设计教学团队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授3人,副教授6人,教授和副教授占据了团队的大部分,他们不仅在学术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还在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外,团队还拥有一批年轻的讲师,他们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为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团队成员的学历层次较高,全部为硕士以上学历,13名成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具备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到92%,同时还承担机械工程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具备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7人。2009年机械原理与设计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3.团队负责人
团队负责人李映君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计划创新团队负责人,济南市科研带头人工作室负责人,机械工程学院院级本科教学督导,兼职《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杂志编委、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6/SC4)委员、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委员会委员、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委员会委员等,具有14年的机械原理与设计教学经历,长期在本校教学一线为学生授课,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好评;多年来致力于本团队的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承担了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等省级和校级教研项目8项,获济南大学优秀教学实践奖。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在内的10余项科研项目,并在《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光学精密工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4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了4项科技奖励。
4.教学基本情况
机械原理与设计教学团队每年面向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类、近机类、非机类等专业约1000人次的学生开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基础(一)、工程设计与分析(一)、工程设计与分析(二)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此外团队还承担了机器人、机械优化设计、虚拟设计、机械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TRIZ创新理论等专业任选课教学与实践工作。
5.教学改革与科研情况
自1948年济南大学(淄博工学院)机械科建立以来,在7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既积累了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开设宝贵的经验,又顺应立德树人及新工科形势的需要,充实了课程的内涵,改进了教学的方法,获得了快速发展,成为我校课程建设的亮点。2000年至今(济南大学)教育部启动面向21世纪教改计划以来,学校和学院将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在此期间先后完成了达标课程、优质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2012年《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学》三门课程获批山东省精品课程。2021年《机械原理》获济南大学校级一流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2022年《机械设计》获济南大学校级一流课程建设。近五年,团队成员获山东省第九届省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优秀教学案例1项,济南大学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济南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案例1项,济南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2项,济南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团队)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济南大学青年教学能手2人,济南大学本科教学贡献奖10人次。
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引入机械学科前沿工程案例提升“两性一度”,针对初阶、中阶、高阶不同学习阶段,重构课程群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成功探索面向学习进阶的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群混合教学新模式。承担了1项省级教改项目,10余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机械原理与设计教学团队负责的《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基础(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学》五门课程已建设多个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多学科融合等教学活动,确保了教学工作高效运行。对学院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机械工程专业认证、车辆工程专业认证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科研方面,济南大学机械原理与设计教学团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团队成员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以及横向课题20余项。团队成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数百篇科研论文,其中被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得的厅局级以上奖励也达到了10余项。此外,团队还与企业密切合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服务,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与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团队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大赛和科研项目,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TRIZ杯发明创新大赛、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山东省大学生智能制造大赛、山东省大学生智能控制大赛等省级及国家级竞赛,获省级奖励4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济南大学科技立项项目等30余项。